新能源车的三大“超预期” 智能汽车是更为颠覆性的产品

新能源车概念股现在非常火爆。这个赛道,除了政府政策支持、行业发展加速、爆款车型频发、性能不断提升、智能化信息化等因素以外,还有三个地方不断给人“超预期”:一是新能源车渗透率超预期,二是整个供给改善超预期,三是产业盈利弹性超预期。下面具体来讲下,仅供参考。

新能源车的三大“超预期” 智能汽车是更为颠覆性的产品

一、渗透率超预期

根据研究,中国、欧洲以及美国这三个主要市场,渗透率提升都在超预期。

首先看国内,我们知道,当一个新技术渗透率在达到10%-50%区间时,就会呈现出指数型增长,而不是线性增长。目前,国内整个新能源车渗透率在6月份时候达到13.5%,纯电动大概是11.1%,这就是进入了快速增长的区间。

其次看欧洲,欧洲电动车加速主要是补贴正当时,政策给予相当大量补贴。欧洲仍然是以A级车和A0/A00级车为主,一台车补贴就有几千欧元,因此政策推动影响很大。有人会担心欧洲政策退坡,但经过梳理,会发现欧洲各个国家到明年为止大概也只有2-3个国家有退坡,大部分国家都会坚持到2023年左右。同时,欧洲推出了碳排放政策趋严以及2035年全电动车覆盖目标,因此未来仍然会是超预期增长。

最后看美国,美国新能源车发展才刚刚开始。之前美国政策是不够支持新能源车行业的,去年美国全年只卖了33万辆新能源车,但今年1-5月份就已经卖了22万辆,我们预期全年至少是65万辆。

二、供给改善超预期

首先,主要以国内消费结构来看全球新能源车供给改善情况。

一方面从价格带层面来看。国内燃油车销量结构中,最主要是集中在8-24万价格区间,占到70%左右,这就说明大家还是以A级车和B级车为主;然而在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结构中,就非常分散,低端和高端每个环节都有卖的不错的车(比如五菱宏光、特斯拉、理想ONE),但是BEV(纯电动车)主要都集中在A00和B级车,中间A级车几乎没有。根据燃油车销量结构特点,就会发现新能源车A级车市场有非常大的空缺,因此新能源车A级车的供给改善非常关键。

另一方面从城市群层面来看。国内燃油车消费群体主要是在二、三、四线城市,一线城市和五线城市都不算多;然而新能源车却差异很大,一线和二线城市占据绝大部分,相对来说三、四、五线城市没有起量,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城市消费水平集中在10-20万价格带。

其次,既然未来国内渗透率提升是要靠中间10-20万这个价格带,那么接下去我们就分享下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全球供给改善情况。

这当中最重要的肯定是特斯拉,预计很快就能看到惊喜。第一,Model Y已经降到了27.6万,Model 3最新也降到23.6万,目前按上海工厂一期25万台产能,除了国内每个月销量1.5万台左右,剩余每个月还会出口7000-10000;第二,根据信源透露,Model 3未来还会继续降价,等到出口卖不动或者欧洲建厂完成,大概率国内Model 3会降到20万,快的话可能年底就会发生;第三,特斯拉后面还有Model 2,目前上海一期加二期是70万台产能,后面三期研发中心还有30万台,那么合计就有100万台产能,同时还在规划北方建厂(大概率是雄安新区),因此Model 2产能不用担心,而Model 2价格大概是在15万元左右。

大家应该能记得,之前国内电动车在20-30万价格区间内就没有太多好的车型,但Model 3进入后直接冲击了25万元价格带,倒逼国内车企推出了优秀产品,比如比亚迪汉和吉利极氪001等等。同样地,我们相信等到Model 2推出后,这个10-20万价格带也会有相应国内产品出现,目前吉利、长安、长城、比亚迪、北汽等车厂都已经在布局。

最后,值得注意的是Model 2订单量大概率是非常吓人的,初步估计电池需要应该有60GWh,那么谁能拿到这块订单也非常重要。

根据和产业链专家沟通,以及和卖方分析师交流,国内大概率仍然是宁德时代拿到订单,同时也侧面印证了有传言说宁德要去北方建厂。进一步地,有专家介绍,比亚迪虽然国内竞争力不如宁德,但有可能拿到海外订单,前提是必须放弃海外市场整车业务,比如比亚迪拿到了欧洲Model 2电池订单,比亚迪自己的车型就不能出口到欧洲。

三、产业链超预期

根据刚才渗透率分析,目前国内单月已经有13%-14%渗透率,到年底有可能达到16%-17%,明年甚至有可能达到20%,对应就是440万以上销量,比市场预期350万辆要更高。在这样销售预期下,国内产业链机会就会更大。

一方面是动力电池厂商。刚才提到宁德和比亚迪都已经谈到了特斯拉订单,其实对于欧洲市场也在逐渐渗透,之前被LG抢走的欧洲主流车厂订单都在回流,宁德已经拿到不少三元订单,今年比亚迪也正在海外路演,准备去欧洲报价,戴姆勒和奥迪等车厂都在考虑使用磷酸铁锂。除了国内和海外电动车订单,增量上还有美国储能订单,美国去年储能装机量8-9GWh,但今年宁德拿到美国储能订单已经在20GWh以上。因此,在海外整个产业链还不够成熟背景下,国内动力电池厂出口超预期概率是非常大的。

在电池部分还需要作个补充,即新型电池技术发展。

第一是固态电池,年初蔚来事件时大家都还认为固态电池发展离我们还很远,但根据近期和国家科研院所专家交流,我们发现其实半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已经开始慢慢成熟,固态电池(主要是氧化物和硫化物)技术也有较大进展,之前大家提出的成本高昂、高温性能等问题都正在逐渐立项解决,或许不久将来就能看到半固态/全固态电池商用;

第二是钠离子电池,今年5月份左右钠离子电池曾一度被热议,当时大家觉得主要是用于储能和低端车型,但随着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技术,我们看到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60Wh/kg,未来还有可能突破200Wh/kg,令人振奋;

第三是氢燃料电池,据了解之前日本车企对氢燃料研究更多一些,但现在国内车企对氢能电研究已经奋起直追,包括上汽等主机厂研发的燃料电池已经拥有全球顶尖水平。也就是说,除了现在的锂电池,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电池技术路线,能够应用于更多场景中,这块超预期也是值得去把握的。

另一方面是各个环节材料。我们现在和产业专家及上市公司高管交流,问到哪个环节紧缺,大家会说每个环节都紧缺,但最为紧缺的是设备、6F(六氟磷酸锂)、隔膜、铜箔及锂矿。因此,我们认为这些环节仍然会有涨价逻辑,盈利弹性依然很有可能超预期。

四、相关投资建议

第一,我们认为目前新能源车估值其实不算特别高,基本上是把明年正常预期放了进来,如果明年市场空间和盈利增速能够超出预期,那么估值就有继续向上空间。当然,如果能出现适当回调,那是再舒服不过。

第二,在赛道选择上,我们认为要在国内产业链上找具有全球话语权(最好是和特斯拉等头部厂商有深度关联)的龙头公司。具体来看,比如动力电池宁德和比亚迪、比如材料环节先导、恩捷和天赐、比如上游资源赣锋、比如零部件拓普、三花和福耀等等。当然,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,可能龙二龙三弹性会更大。

第三,虽然新能源车在渗透率、供给改善和产业盈利三个方面有望超预期,但这些可能都不如未来智能化和网联化的空间这么大。智能汽车是更为颠覆性的产品,这里就不展开细说,因此做投资时也必须要给予智能化(包括软硬件)一定关注度,否则很可能会赶不上下一个时代大浪潮

一个行业能够炒得火热,果然背后有其深度原因。操作方面我向来简单粗暴,“长线布局等一波中级调整”。

(0)
芝麻科技的头像芝麻科技管理团队
上一篇 2021-08-05
下一篇 2021-08-06

相关推荐

微信关注
微信关注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